- Jan 25 Thu 2007 23:57
Waltzing Matilda
- Oct 21 Sat 2006 15:42
Mid- Autumn Trip
- Sep 06 Wed 2006 10:56
fighting alone
- Sep 05 Tue 2006 15:02
pure
- Aug 17 Thu 2006 16:34
All about AGEs
- Jul 28 Fri 2006 12:08
breath and breathing
- Jul 24 Mon 2006 12:31
急診室的一角
醫生的回答是,他「覺得」腸子「好像」翻折,需要動手術將腸子轉回原本的位置。我們當下覺得有那麼嚴重嗎?加上醫生給我們的解釋並不是很明確。在我們詢問之下,他請來值班的外科醫生來判斷症狀,結果外科醫生說老公的症狀並沒嚴重要開刀。可是如果他感到胃腸很不舒服,他建議插鼻管,將胃液抽取出來可舒緩胃漲的症狀。說完,外科醫生就走開,急診室醫生也沒來多作解釋。等了一個多小時後,一位女醫師拿著大大小小的管子來,我們馬上說我們並未同意要插鼻管啊!那女醫師聽後掉頭就走,也沒多說什麼。這是什麼爛醫院啊?就這樣???後來我們又等了好久一陣子,眼看已經快凌晨三點了,我們折騰了將近6小時,還不見醫生作判斷,老公也覺得肚子沒那麼痛了,我們決定回家休息。我們直接跟醫生表達回家的意願,因為時間拖太久了,很累,醫生竟然說許多病情需要時間觀察的。媽的,難道有些人已經快掛了,他還要時間觀察嗎?急診室的功能只是留院觀察嗎??後來他硬是要老公開刀,老公說不要,我問說是否有其他方針,他說就插鼻管啊。我又很有「耐心」的問一次,除了開刀跟插鼻管外呢?因為外科醫生判斷是不需要動手術啊!那個鳥大夫仍然是一副只有這兩種方法可行。我也猶豫到底醫生說的是不是真的,後來我問說:「好,那開刀的話什麼時候可安排?」,他竟然說「馬上」!@#$%^~~我已經到我忍耐的極限了,我說都沒有預定開刀時間,也沒有請專業 醫生判斷就直接開刀???老公一直說要回家,他不要開刀也不要作其他治療,那鳥大夫竟然摔病例表,然後很不情願地叫護士將切結書給我們簽。我簽名作證,並註明不願在院治療的原因為:「不明確的醫療訊息!」。我們氣沖沖的離開,辦理出院,我還是氣不過,決定去看那鳥醫生叫啥鳥名,好死不死在走廊就遇見他,他劈頭就說我老公太果決,我說:「好,那你跟我說除了開刀難道沒辦法根治腸胃的病狀嗎?」,他說:「就插鼻管啊」。我問說:「那插鼻管可以根治?」他回說:「不可以,開刀是唯一的方法,插鼻管只能舒緩脹氣的症狀」。我真的是沒辦法跟白癡對話了,我就說:「沒辦法根治那我老公幹嘛受這個苦啊!!!」。
我們後來就回家睡覺,隔天早上老公的腹痛已經沒那麼明顯了,不過我仍是叫他隔天去新竹工作時去馬偕醫院找專門的大腸直腸科醫生檢查,結果醫生還照了一次X光,說根本沒什麼嚴重的事,只是輕微的腸子發炎,身體自然會癒療。藥都不用吃!
- Jun 21 Wed 2006 18:05
我活在批判鬥爭的環境中
- Jun 08 Thu 2006 17:52
別了~我最尊敬的華人作家!琦君
今天看到新聞報導得知我們五、六年級生皆讀過撰寫「下雨天,真好」的女作家琦君過世了,享年90歲。她的逝去給了我許多感觸,一半是想起我國中時對她所有散文集的迷戀,另一半是感慨現今台灣文壇中已不見當時散文作家的文學修養及程度,更憂心時下學童已漸漸遠離所謂的正統文學教育。
回想當年,當國中同學都還在上課中偷偷在桌子底下看瓊瑤小說時,我卻對散文有極大的迷戀,而啟蒙我對散文的興趣正是琦君。國中的時候我的作文程度僅算中上,作文課有時要寫評論文,有時是抒情文。我的評論文總是寫的很差,但每當老師要我們寫抒情文時,我就很開心且很努力地用盡所有我能運用的優雅詞句拼湊出一篇文章。或許正值多愁善感的年紀,抒情散文對我有極大的吸引力,每每閱讀琦君的作品,我總能幻想自己身在其中,像是「看著」她筆下所描繪的純樸浙江、熱鬧杭州及時髦上海。我的思緒悠游在她筆下所描寫的人、事、物,彷彿自己變成了琦君,順著她對桂花雨的興奮、對母親的牽掛、對姨娘的愛恨複雜情緒而起伏。
- Apr 27 Thu 2006 17:44
What a wedd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