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天一位朋友寄了兩本書給我─"媽媽是最初的老師"及"廚房之歌,是一位很有名的育兒專家寫的,作家叫做蔡穎卿。翻開"媽媽是最初的老師"沒多久,我就一直被吸引看下去,一邊餵奶一邊看書,一下子已經看了將近一半。很少有中文書籍讓我可以著迷地看下去,我想因為書中有許多引起我共鳴的地方吧!

作者有兩個女兒,因為先生工作的關係全家搬到曼谷去,小孩也在當地的美國學校唸書,克服了語言困難,在校成績也很棒。然而因為婆婆生病,先生計畫舉家搬回台灣,他們為了維持家的完整,決定全部搬回,而不是將小孩留在國外寄宿。兩位女兒也常常在廚房幫媽媽做家事,有良好的運動及閱讀習慣,這一切讓我想起我們小時候剛移民澳洲的兒時情景。當初爸爸也是為了讓家像個完整的家而放棄他在台灣的事業,而那時他才四十出頭正值事業高峰,放下一切、從新開始對老爸來說真的需要很大的勇氣,可是老爸做到了!這就是為什麼我們三姊妹對爸媽打從心底佩服之外,對他們辛苦的付出也感受到最大的幸福。能當爸爸媽媽的小孩真的是最幸福的了,因為從小到大,我們物質、精神糧食總不匱缺。

作者的兩個女兒也被賦予分攤家務的責任,跟我們小時候一樣,每個人都得幫忙洗碗打掃,所以長大後我們自己的家裡總能維持的乾淨。媽媽總是為我們準備好吃的飯菜,我記得在從小到大我都是從家裡帶便當上學,從來沒買過學校便當或三明治(連在澳洲也是!)。回到家中媽媽一定早就準備好美味的晚餐,我們三姊妹一定在餐桌上嘰哩呱啦地報告學校發生的事,老爸每每都要出聲要我們"安靜"地吃飯,哈哈!也因為我們老是圍繞在媽媽身邊看他做菜,所以辦桌豐盛的菜對我們三姊妹來說從不是問題。老公的同事也常常笑他是公司中唯一帶便當的,但是每次到家中做客吃到從沒吃過的美味宴客菜,他們總是很訝異是我親手做的,直說老公很幸福(親愛的你終於知道你多幸福吧!!!)。其實我只是把家中的味道帶過來,加上我們從小到大真的只是"偶爾"外食,家裡的飯菜對我們來說還是最棒的美味。

書中作者也指出台灣教育與國外的最大差別,台灣填鴨式的教育,讓小孩無法發揮也讓小孩無法激發其他的興趣,所以作者不讓小孩上"夜輔"課。這也讓我想到從小到大爸媽從不逼迫我們補習或者參加所謂的輔課,我們學習都是自發的,成績雖不是前三名,但也不差。到澳洲後也一樣,我永遠記得在台灣我總是搞不懂三角函數或微積分,數學能及格就要偷笑。但是到澳洲後數學變成我的強項,每每都是全年級最高分,我那時也很納悶為什麼一下子就懂了,後來才發現國外的教育不是給你100多題去死背練習,而是給你個20題讓你理解運算的基礎理論。我就是這樣一夕之間搞懂所有數學難題,當然也要感謝澳洲教育體系給予我們腦袋足夠的空間思考,而不是塞一大堆做不完的功課給我們。

瓜瓜長大後要在台灣或澳洲就學對我來說都是兩難抉擇,在台灣的話瓜瓜的中文基礎絕對會比較好,但在澳洲他可以自由發展,提早挖掘自己的興趣,當然英文會比較好。爸媽我們在台灣沒那麼多錢送她去美國或歐洲學校唸書,所以看來就要靠我們自己給予最好的教育囉!唉~當了媽才知道"養兒容易育兒難"啊!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conniechang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